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33:46

上古源流(黄帝——康伯公)说法二

本帖最后由 梁迅玮 于 2023-1-10 20:53 编辑

01    黄帝      少典子母附宝黄帝有儿子25人,建立自己的姓氏的有14人。配嫘祖,父西陵氏正妃生三子,玄嚣、苗龙、昌意。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3:49

02    玄嚣      黄帝长子母嫘祖讳肇统,亦称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江水。生一子,佚名。       苗龙      黄帝次子母嫘祖讳肇绪       昌意      黄帝三子母嫘祖讳肇基,姫姓。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前2839年)嫘祖于四川若水(雅安荥经)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隗器,生一子颛顼。后来昌意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西北)。生一子,高阳。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4:03

03    佚名      玄嚣子生一子,高辛。       高阳      昌意子号颛顼曾用名永缵谓颛顼帝。生二子,穷蝉、佚名。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4:16

04    高辛      佚名子号帝喾生二子,挚、放勋。       穷蝉      高阳长子是上古传说人物。《史记.五帝本纪》曰:穷蝉是颛顼的儿子,与帝喾互为堂兄弟,是舜的五代祖先。其子敬康,其孙句望落魄民间,到舜时才重归皇室。生一子,敬康。       佚名      高阳次子生一女,女修。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4:35

05    挚      高辛长子       放勋      高辛次子号陶唐这边是中华史上名播千秋的尧帝,尧帝仁德厚重,万民拥戴,在位70年,政绩卓著。后把帝位让给出身低微、德行高尚、精明能干的颛顼帝的第六代孙舜。舜执政后,任禹为司空,治理水土;派伯益主管山泽的草木鸟兽,舜临终有禅让给禹。生一子,丹朱。       敬康      穷蝉子生一子,句望。       女修      佚名女传说她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就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生一子,大业。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4:52

06    丹朱      放勋子       句望      敬康子句(gōu,勾)望。落魄民间,到舜时才重归皇室。生一子,佚名。       大业      字洪添曾用名皋陶东夷族首领,生于曲阜偃地,故帝赐姓为偃。大业在虞舜是辅佐帝舜,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大业娶少典部落的女儿女华为妻,生一子大费。配女华,少典部落的女儿生一子,大费。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5:05

07    佚名      句望子生一子,佚名。       大费      大业子母女华讳伯益,也称伯翳(yi)。他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成功,舜帝表彰禹的功劳,并赏赐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大费。他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舜帝赐他姓嬴。大费有二子,一个叫大廉,谓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谓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配姚氏,生二子,大廉、若木。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5:20

08    佚名      佚名子生一子,舜。       大廉      大费长子母姚氏大廉,夏帝启,封诸侯,主虞事,有养马畜之功。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太戊帝听说后经过占卜,卦相吉利,把他们请来驾车,并给他们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殷国,后来终于成了诸侯。生一子,费昌。       若木      大费次子母姚氏若木,大费之子,因父之功被封到徐城,建立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5:34

09    舜      佚名子舜执政后,任禹为司空,治理水土;派伯益主管山泽的草木鸟兽,舜临终又禅让给禹。这种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一直为千古传颂。       费昌      大廉子费昌,大廉长子,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正是夏桀当政之际。他离开夏国,归附商汤,给商汤驾车,在鸣条打败了夏桀。受封于费地,为费侯。生一子,佚名。

梁迅玮 发表于 2023-1-10 20:55:47

10    佚名      费昌子生一子,佚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上古源流(黄帝——康伯公)说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