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寨渊子地处江苏丰县的东南端(现属丰县梁寨乡),与安徽省萧县毗邻,距徐州约百里,可谓偏僻遥远。但这个地方却源远流长,闻名遐迩,曾引起清代乾隆皇帝的思慕。 梁寨渊子的面积有一平方公里多。所谓渊子,即大的深水坑。据说是由于黄河决口,洪水居高跌宕而下,冲击而形成的。 黄河决口以后,洪水摆脱了堤坝的羁绊,似桀骜不驯的凶猛野兽直冲石家林。当时石家有人在朝做官,林基坟墓堆筑高大,洪水遇阻,打着漩儿挟裹大量泥沙夺路而走。若不是石家林迫水打漩,不可能形成一个圆形的渊子,只不过形成一条狭长的深沟罢了。洪水分股冲开口子向微山湖奔涌,附近的梁口、小口、前口、湖口等村庄,皆因此而得名。 水势汹涌,吞噬庐舍田禾,徐西一带,顿成汪洋泽国。老百姓均择高阜栖息,惨遭饥谨,饿殍横野,幸存者也面黄肌瘦,鹑衣百结。真是哀鸿遍地,民不聊生,令人目不忍睹。 乾隆皇帝为拯此一方民命,便派钦差治河官员到石林口治河修堤。河官到任后,四方征调夫役,修筑十二载,耗费巨额饷银,并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不计其数。他们中饱私囊,挥霍铺张,而所修工程却收效甚微。当朝廷要治河官回报修堤情况时,河官心想:耗费响银数目甚巨,而工程无起色,若如实回报,定予追究责任,治罪非轻。于是吹嘘谎报为:“铁帮铜底石林口,玉石栏杆金小虫。”乾隆闻奏,惊悉石林工程修得如此宏伟壮观,龙颜大悦,认为河官忠于河务,劳绩卓著,于是对其晋级赏赐。 原来乾隆此人,性好玩乐,习于骄奢,游赏山水成性,嗜好园林有癖。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路经徐州,当他得知石林口离徐州不远时,便提出要御驾亲往观赏。河员官闻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原来河员官弄虚作假,所报皆是谎言,空美其名,耸人听闻,如究其实,真令人啼笑皆非。 说起河员官在治河修堤中,有不少劳民伤财之事。首先在决口处东侧建一大王庙,将大王奉为镇水之神,天天大举香火,顶礼膜拜,但并没有奈河水的咆哮肆虐,经常冲溃堤防。传说河员官自恃钦差命大,洪水不敢淹也,在危急时,曾抛席于水面,河官躺在席上睡觉不下沉,藉以欺骗群众。这不过是造谣骗人而已。又说是用杉条把铁锅穿成串,排起来加固堤身。这倒是真,因后人确实目睹过出土的杉条和铁锅的残骸,“铁帮”即由此说起。 河员官对民夫发饷是采用一种原始的拙笨手法,把铜钱放在笸篮里,用力摇晃得实实在在,监工人员手持木棒伫立跟前,民夫们抬一筐土就抓一把铜钱,有时能抓几枚,有时抓不住,但只准猛一抓,谁要是慢慢地想趁势多抓,监工的木棒就劈头打来。可河堤行将溃坍的紧急关头,往往把装着铜钱的麻袋也一个个地撂进泥水之中,这便是“铜底”的来由。 “石林口”是指决口处的地方;“玉石栏杆”指的是筑堤时用的堤筋玉米秸和高粱秸;“金小虫”是一种当地野生的花木。 这一段河堤只是虚弄些名堂,并无什么奇特之处,若是乾隆真的亲临视察,定治治河官员的欺君之罪。正在焦急无策时,忽然有一谋士献策说:治河官员可带着大宗礼物献上皇帝,并在乾隆的随行官员身上也使些银两,共同劝说乾隆皇帝。只说石林口离刘邦的出生地丰邑中阳里很近,乃龙脉之地;那里还有一所大王庙,大王乃是一条青龙,古人云:“龙见龙,必定有伤。”圣上也是龙,那里是万万去不得。这样说劝,皇上怕“龙见龙有伤”,一定不来此观赏,可避免一场罪过。果然河官送礼打点上下,乾隆怕出不祥事故,竟不前来,但又不甘心作罢,便在徐州云龙山北麓建一行宫(即今徐州市博物馆馆址)以供玩乐之用。他为了日夜思慕的石林口,便站在云龙山顶向着西北方遥遥而望。当然看不到石林口的踪影,唯见烟雾氤氲,迷迷蒙蒙,秃山连亘,浊浪翻滚,便喟然叹曰:“徐州这个地方真是穷山恶水!”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