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二月生于广东新会县茶坑村。其高祖梁上悦,曾祖梁炳昆,字饶裕,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八子,次子梁维清就是梁启超十分称颂的祖父。 从梁维清这一代算起,梁氏在茶坑村已是有名的大家族。全村5000余人,其中梁氏就有3000多人。当时村里已建有梁氏族谱、祠堂、族田,还建有政治机构“耆老会议”,在茶坑村的梁氏形成以家族为中心的制度。“耆老”特指德行高尚受尊重的老人,当时有六、七十位50岁以上的“耆老会议”成员。该会主要职能是讨论和调解家族内部纠纷,处理家族内如聚赌之类的不法和不孝行为。梁维清有三子,最小的儿子叫梁宝瑛,即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有五子二女。 长子梁启超,幼时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1889年9月,不到17岁的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以第八名的成绩考中举人,成为这次乡试的显赫人物。为了获得更大的功名,在祖父辈的催促下,梁启超于1890年春到北京参加会试。虽然没有考取进士,却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康有为、汪康年、陈千秋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师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变法运动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出国之后,梁启超先后奔走在夏威夷、南洋、澳洲、美洲等地活动,坚持改良主义,宣扬君主立宪,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后,梁启超与袁的旧部冯国璋、段棋瑞合作,在北洋政府内担任财政总长,后来冯、段两人矛盾激化,北洋政府垮台。梁启超从此离开上层政治活动,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工作。 梁启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思维敏捷,著述甚多,在哲学、史学、文学各方面都有很多建树,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国学大师。在不到十年时间内,他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学术名著,在近代学术领域中,几乎没有人与其相提并论 梁启超19岁时与李蕙仙结婚,生下一男二女:大女梁思顺,儿子梁思成,小女梁思庄。 1904年梁启超与王桂荃第二次结婚,生下六个孩子:四男二女。他们是:儿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礼,女儿梁思彭、梁思宁 大女梁思顺,早年在日本女子学校读书,后与马来西亚华侨周希哲结婚。周到美国留学,获国际法博士学位,长期驻菲律宾、缅甸、加拿大等国的总领事工作。梁思顺爱好诗词和音乐。她不仅成为丈夫的贤内助,而且还帮助弟弟梁思成、梁思礼、梁思忠先后到美国学习,把妹妹梁思庄带到加拿大读中学。 长子梁思成受梁启超影响极大。1927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大学毕业,获建筑硕士学位。同年9月又进入哈佛大学科学与研究院攻读博士。1928年梁思成学成归来,担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很快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代宗师。 1950年,梁思成与建筑家陈占祥合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提出了保护北京古城的良好建议。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院士和建筑专家。 次子梁思永,1930年美国哈佛大学毕业,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对新中国的考古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子梁思达,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和金融管理工作,成为著名的经济专家。 二女梁思庄,先后就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成为图书馆专家。 五子梁思礼,早年留学美国,后来成为运载火箭制导和控制方面的专家,历任航天工业第一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科院院士。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均为国内著名专家,一门出三位院士,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的确是十分罕见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