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赢氏 中华梁氏,是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姓氏。山东威海桥头梁载曜于乾隆戊辰年(1748)纂修《梁氏世系谱》时作序说:“粤稽周平王封子少康于夏阳,是为梁伯。春秋鲁僖十九年,梁亡,子孙遂以国为氏。厥后叔鱼从游洙泗,列七十子中为圣门高弟。由汉以及唐宋,天水、安定、乐平郡望最著,代有闻人。然其源流,亦莫能确指。”其中讲到梁氏最早出自于周平王(约前781-前720)时期。 梁氏出自赢姓。赢伯益擅长养马,其后代非子任牧正(相当现时的畜牧部长),不但发展了农业;而且壮大了军力,使周王的军队由原来的3万5千人增加到7万5千人,从而确保了周王朝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所以周孝王将秦地封给非子,号秦赢。非子的后代初时复姓秦赢,后来逐渐改称秦姓。 据史书记载,周朝时周宣王命大禹时期治水名臣伯益的后裔秦仲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事后五个儿子继承父志带领精兵七千再次征讨;得胜回朝。周宣王为表其功,对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进行封赏,其中封少子秦庆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市西南)立国,为伯爵,世称梁康伯。此后,秦庆的后代便在梁山一带发展繁衍下来。康伯的哥哥被封在秦地,成为秦国的开基祖。因此,秦国和梁国国君为亲兄弟俩。公元前641年,由于秦晋之战,秦穆公派兵灭掉梁国,可以说是当哥哥的把弟弟给灭了,算是梁氏历史上的一次悲剧。梁国贵族后来便改以国名为姓氏,以纪念故国。此后,以梁为姓的这个氏族,发展为当今天下一大氏族,而陕西韩城的梁山古国就成为梁姓人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代有贤达 根据历代《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鱣(前522—?),字叔鱼,号子京,汉族,齐国人。少梁开国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鱣四十二岁才生聪,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梁鱣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东汉永平十五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之后,作为孔门弟子之一,梁鱣便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和封赐,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梁鱣晚年居住在山东曲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广,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 梁姓南迁是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芳以族随晋渡江,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浦)之间,其后梁遐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宋末因金兵入主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梁姓再次南迁,至元、明,梁姓在广东、福建、浙江已发展成大族,并遍及全国各地。 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梁姓,在台湾百家姓中名排第四十六位。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台湾梁氏始祖,大致是在康熙末年来台开基的。入台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分布最多的是彰化,其次是新竹和台南两地,在台北、苗栗、台中、南投等地也有不少。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4.7%,占全国梁姓大口的35%。,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亠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4%。 梁氏家族名人众多,略述之,则春秋有孔子弟子梁鱣;汉代有七侯、二将军、三皇后六贵人,隐士梁鸿,书法家梁鹄;隋末“解事天子”梁师都;唐代文学家梁肃、天文学家梁令瓒;宋代“父子状元”梁颢、梁固,画家梁楷,“祖孙三丞相”梁适、梁子美、梁焘及“梁氏五侯”等;明代剧作家梁辰鱼,建筑艺术家梁九、梁克家;清代诗人梁佩兰,改革家梁启超;现代中国的“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等等,繁若星辰,数不胜数。《宋史》及明代单用宾所著《梁氏家传》一书中对梁氏名人亦多有记载。 (作者:梁善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