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肃(753一793)唐代文学家。字敬之,一字宽中。祖籍安定(今甘肃凉州)人,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幼逢安史之乱,避难吴越达20年。18岁时,得李华、独孤及赏识,从此名声大振。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京师,登文辞清丽科,任太子校书郎。宰相萧复荐其才,授右拾遗,史馆修撰,以母亲年迈而未赴。杜佑镇淮南,召为掌书记。贞元五年(789年)任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贞元九年(793年)卒,终年41岁。赠礼部尚书。崔元翰为其作《墓志》。梁肃工于古文,曾得到独孤及传授,自称“公(独孤及)视肃以友,肃仰公犹师”(《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能奖引后进,韩愈、欧阳詹等受他举荐而登第。其文祟尚古雅,阐扬事功,为韩愈、柳宗元、李翱等所师法。他被称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文论主张主要见于《毗陵集后序》、《李翰前集序》等文中,原集已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梁肃集》20卷,《全唐文》卷517至522存其文6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