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梁氏通书》行将出版了,应该说这是我国姓氏谱碟文化的一项新成果。 姓氏谱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正如《隋书·经籍志》所说:“《姓氏》之出,其所由来远矣。”姓氏谱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今从《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可以肯定,春秋时代就有姓氏谱碟的著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有曰:“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碟》……”司马迁在编制《十二诸侯年表》时参阅了《春秋历谱碟》等姓氏谱碟著作。《三代世表》也说是他“读谱记”“稽其历谱碟”撰著而成。《汉书·艺文志》则著录有《世本》、《古帝王谱》等姓氏谱碟之著作。此后,在《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均设有姓氏谱碟的类别,著录各朝代及前朝代姓氏谱碟著作。如《新唐书·艺文志》谱碟类著录了宋衷《世本》、何承天《姓苑》、林宝《元和姓纂》、高士廉等人的《大唐氏族志》、许敬宗等人的《姓氏谱》等90多种著作,《宋史·艺文志》也著录了徐笃《姓氏源流考》、崔日用《姓苑略》、李利涉《姓氏秘略》等,共110部。《明史·艺文志》只列明代著述,但谱碟类也有杨信民《姓源珠矶》、邓参《姓氏汇典》等38部。《清史稿·艺文志》将历代姓氏谱碟著作如唐林宝《元和姓纂》、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等编入“类书”类。从上述情况看,姓氏谱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专门之学”。唐代李肇《国史补》“叙专门之学”条就记有,“专门之学者……历算则董纯、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宝”。可见唐代氏族学同其他学科并列为“专门之学”了。编《元和姓纂》的林宝就是“氏族学”的代表性学者,他所编著的《姓纂》(又称《元和姓纂》)至今仍为姓氏文化的重要著作,为文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典籍。今存世的姓氏谱碟著作如《世本》、东汉应韵的《姓氏篇》、宋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也为文史学界所重视。姓氏谱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姓氏谱碟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文化大革命”之后,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在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环境下,姓氏谱煤文化也迎来发展的机遇。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三部(局)联合发布〔国档会字7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根据《通知》的精神,全国各地姓氏谱碟文化的研究编纂工作积极开展起来。《中国梁氏通书》就是在这股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有重要意义的新著,是继承发扬姓氏谱碟文化的重要收获。 我们要继承发扬姓氏谱碟文化,还由于它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相联系。敬宗重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数典忘祖则为世人所诟病。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包括各姓氏之先人不断奋斗之结果,我们不能忘记先人。姓氏谱碟文化是敬宗重祖道德观念的载体,也是维系氏族爱乡爱国精神的纽带。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而播放的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中,记述了一件很感人的事:周恩来20世纪30年代末,顺路回故乡时,续了周氏族谱,族谱上周恩来兄弟的名字及婚娶情况等,是周恩来工整的手笔。周恩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事业,他对氏族的一往情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也堪称我们的楷模。包括姓氏谱碟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民族遗产,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各氏族的文化所组成的。各民族各氏族间既有共同文化也有各自的特色文化,相互交融交汇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坚固基石和维系纽带。因此,研究姓氏谱碟文化,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工程。 梁氏是我国较早形成姓氏的氏族之一。周宣王六年(前822年),宣王大夫、秦嬴曾孙秦仲,受命讨伐西戎时战败殉职。次年秦仲的五个儿子向王室请战,率兵七千,团结一致,同仇敌汽,打败西戎。周宣王对秦仲之子加官封地,秦庆受封于夏阳梁山建立少梁国,秦庆为国君,称康伯。少梁国后为秦所灭,国民四处流离谋生,子孙以国为氏怀念祖恩。梁氏自此之后,繁衍发展,或以邑,或以村,或以赐,或以改,汇人梁氏。2800多年来,梁氏一族,根深本壮,枝繁叶茂,到现在为止,已拥有1100多万人口,加之流徙海外当远不止此数,成为在中国姓氏之林中排第20位的大姓。梁氏先人文臣武将、通硕大儒、民族英雄、岐黄圣手,无论所治何业均有英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繁盛发展作出了极可贵的贡献,亦可谓中华之望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