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文化事业发展更是迅猛异常。20世纪60年代末小学教育便已普及,70年代后期初中教育也基本普及。至此,青少年男女,见面即中小学生。高中、中专、大学生也逐年增加,专家、工程师、硕士、博士也在涌现。值得一提的是:兰石小学学子,勤奋好学,宵衣旰食,每年选拔竞赛尖子上重点中学,常常名列榜上。村中业余文艺事业也应时兴起。50年代中期即诞生了亘古未有的业余粤剧团,逢佳节宣传演出,唱做颇好,既给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娱享受,又普及了乐曲知识,丰富了文化生活,培养了人才(几位成员成为了市县剧团的主角)。70年代村的剧团改编为文艺宣传队,曾自编自演《平水渡头》、《兰江风浪》等小粤剧,代表社(镇)级业余戏曲队伍参加地区观摩演出,受到赞誉。而村中不少“发烧友”于业余时,小演小唱,有时深入群众中,一玩为快,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另一方面,文化室也于60年代初创办了《兰石文艺》,发表了新旧体诗词、山歌、杂唱等,成了当时当地的宣传号角。县宣传部曾表彰过,也曾被《粤西农民报》记者采访。继后,诗社成立,刊印了《兰石诗词集》,酬唱频仍。由于旧体诗词这一璀璨国粹的日益弘扬,村中学诗属对的风气也日盛,在名宿老将世权、若显、梁桥等的扶掖下,学者进步日见;随着旧体诗词迈进中小学校园,一个吟诗撰联讴歌盛世的热潮必然蓬勃兴起,这将进一步陶冶村民的素质。 随着精神文明的日益昌盛,村族文化也将出现新的成果。近年,老教育干部梁桥出版了诗词集《香岩集》饮誉远近。革命烈士后代梁崇真出版长篇小说《烟雨阳关》、《海浪华》获得好评。继过去文人的诗文集又亮星两颗,辉映村族。村中创作诗词上百首者有几人,他们除应征发表于中外诗刊外,不久也将结集付梓,又为村族文化增辉添彩。 与笔墨文化相连,还有武术文化。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武举梁廷一钦点为蓝翎侍卫(同科梁龙昌荣登武举,叔侄登同科甲),名扬南粤。另有武进士亚元等二人,告老后归里以开办武术馆为乐。现时,由于崇武遗风影响,村民也觉练武健身有趣,村中仍有武馆三所,晚暇练功,随时应喜事庆贺出狮表演,使庆事活动热烈生色。 由于有了文化知识的武装,尤其是受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影响,兰石村于近代各个革命时期,都有真知灼见之士参加。梁禹治参加辛亥革命,曾受任于上海办报,宣传革命,后被派南粤接管六县,遭清廷暗杀。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南路农运和党领导人之一朱也赤同志,曾办高州农运班,发动茂南地区组织农会,兰石村有梁道轩(锦照)参加,曾回乡组织农会。抗日战争中,梁之模、李嘉、梁之楩,信仰坚决,意气磅礴,参与抗日,反击反动派,血沃国土,一门三烈。梁其荣跟随李嘉,奋斗致残,报国终生。兰石村(含六庄)被誉为抗日革命老区,出版《兰石革命老区诗文集》以纪念,名垂百世,激励千秋。解放战争时期,农家女子梁燕贺、梁月,舍生忘死地做党的地下工作,不幸遭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宝贵青春。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皆有此村俊秀捭阖驰骋,他们大都出自文化丰厚之家或受影响熏陶,睿中明外,大义凛然,舍生忘死,英名长存。 现时略查:于国内外供职或深造的研究生、博士、硕士、高工、国际名人有:高工、多项机械创造发明家梁之桓;曾留美,广东某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梁念慈;教授、中科院研究员梁述尧;高级工程师梁英生;博士后梁俊生;寒门子弟梁康宁(住美)、梁国栋等皆为博士。干部、大学生,人数繁多,他们是时代的翘楚,梓里之楷模,其修养德行,成材毅力,建树决心,将为成年人吐哺于年轻一代,俾村族文化,与时俱进,更加兴旺发达。 兰石村,除具有历史悠久的优良文化传统外,风景也相当优美。 俗语说:名城胜地,必有八景。兰石属村,但从来有八景。民国时期的八景是:石谷幽兰,石船仙迹,东林月影,西山晚磬,林塘晚霞,九曲归帆,浪捣石山,南村暮雨。现在拟出的新八景是:东隅书声,南塱金浪,西塘秋月,北市晨闹,兰园灯火,曲水渔歌,新区楼影,双龙卧波。人们常就八景题诗填词,喜赋兴吟。 (《中国梁氏通书》编委会根据广东吴川县梁伯明、梁词轩来稿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