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三国时期的《三史》及后代的《十史》、《十三代史》、《十七史》、《二十二史》等逐步囊括而成的。清乾隆四年(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为《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多年的历史事迹,是中国的史料宝库。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
所谓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包括本纪(历代帝王政绩)、世家(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等部分,以及表(大事年表)和志(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纪传体的特点是大量人物传记,通过人物为中心的叙述方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