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荔枝根村的村名来得很自然。相传,古时在村的周边长着一大片岭南佳果—荔枝,过往行人常在荔枝树荫下歇脚聊天,村中老幼亦喜欢在此讲古嬉戏。荔枝树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平民活动场所。此俗久成,人们故以荔枝根名村 荔枝根村梁氏的始祖为梁对峰公,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白沙里瓦子街人氏。对峰公元朝至正年间为岁贡生,自江西来广西任玉林州教谕。当时兵荒马乱,匪寇猖獗,不能返里,便落居玉州城署横街。对峰公有四子:醇政、德政、仁政、伟政,除伟政一人返回江西原籍外,其余三兄弟均定居玉林。至今已历时600多年,繁衍子孙30多代,人口十多万人,分布于玉林、兴业、贵港、浦北、陆川、博白、北流、容县、桂平等市县40多个乡镇600多个村屯。有少部分侨居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是广西桂东南地区梁氏最大世系之一。 荔枝根梁氏后裔,历来很重视族谱的编修工作。自清朝乾隆年间由梁映旭首创撰写族谱以来,前后修谱6次,流传下来的族谱数据比较详全。1997年10月,他们借助在南宁召开《中国梁氏通书》编委会成立大会的东风,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回到玉林不久,及时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荔枝根村对峰公宗支代表大会。经大会推举成立荔枝根第七次族谱编修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实施“一带一”谱碟文化工程。选举出梁水、梁绪基、梁伯诗、梁方能等11人为荔枝根梁德政宗支第七次修谱委员会常委会成员,具体担负为《中国梁氏通书》和荔枝根《梁家宗志》的资料收集工作。为此,他们各乡镇根据梁氏后裔分布情况,成立31个编委小组,先后派18批调查组518人次,艰苦深入到各地宗支协助收集和整理族谱数据,打印出各种材料12000多份,号召全族宗亲同心同德,人不分尊卑,年不分老幼,家不分穷富,地不分南北,都应该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奉献才智,同创佳绩。很快地资料收集和经费收集两项工作顺利展开,共收到族谱资料一万多份,收集得修谱经费91400元。梁绪基等几位宗亲,不辞劳苦,日夜加班,将收集上来的族谱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考证核实,修其不当,补其遗缺,在原第六次修谱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使原有的族谱更加详实更具权威性。在新千禧龙年到来之际,玉林荔枝根的《梁家宗志》这一宏篇巨著共八大本终于大功告成,顺利付印面世,圆了几十年的梦想,功德完满地完成第七次修谱的夙愿。成为由民间群众组织自发出人出钱共修族谱的成功范例,成为广西谱碟文化宝库的珍品。功在当代,德润千秋。 荔枝根村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古祠堂,它就是荔枝根梁氏起敬堂宗祠。 起敬堂宗祠分前、中、后三进,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清代祠庙古建筑特色的庙宇。在宗祠的墙壁上嵌镶着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遗存下来的石碑和墓志多块,历代先祖的坟墓照片、文字、图像均能清晰辨认。前、中、后进各有许多门柱,历代文人墨客撰写的楹联雕刻在柱子上。如大门对联为:“吉水家声远,龙川世泽长。”先亲柱对联为:“起始岂无因祖德宗功念厥先人恩罔极;敬将斯有感涧苹沼藻修其已荐维馨。”大门阶柱联为:“七代起文章高祖玄孙科名不赞,两朝崇祀典姑娘侄女烈气常芳”。这些名联妙对,词美意深,别具神韵,发人深思。而后进的几面绣壁上,挂满来自各地梁氏后裔前来认根拜祖捐赠的锦旗、镜屏、红幔,琳琅满目,吉庆生辉。每年春秋两祭,来自各地宗支的祭祖人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宗祠内鼓乐齐鸣,香火旺盛。宗祠外鞭炮阵阵,舞龙舞狮,热闹非凡。祭祖场面壮观热烈,喜庆欢乐。 (《中国梁氏通书》编委会梁健春撰稿)
|